当前位置: 首页 > 乐山宗教 > 宗教知识
天主教综述
发布日期: 2009-12-14 10:43 来源: 浏览量统计:
打印 分享到 :

    天主教是与东正教、新教并列的基督教三大宗教派别之一,亦称公教。又因为它以罗马为中心,也又称罗马公教。16世纪传入中国后,因其信徒将所崇奉的神称为"天主",因而在中国被称为天主教。

    基督教产生不久,就逐渐形成拉丁语系的西派和希腊语的东派。东派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西派以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为中心,天主教就是从西派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在古代基督教中,西派不占优势。5世纪时外族侵扰帝国西部,西罗马当局已无力支撑局面,罗马主教利奥一世利用其影响,一度使罗马免遭匈奴入侵,这使罗马主教的威信大大提高,得以居于意大利、北非、西班牙、高卢一带拉丁语系教会的首位。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5世纪末,法兰克王国兴起,国王克洛维于496年改宗罗马公教,公教会也从新王朝获得大量土地和特权。6世纪末,格列高利一世身兼罗马主教和罗马行政长官,为教皇制奠定了基础。8世纪加洛林王朝期间,矮子丕平将从伦巴德人手中夺得的土地赠给教皇,即754年和756年的"丕平献土"。800年时,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曼加冕,表示"君权神授",10世纪,教皇约翰十二世又为日耳曼皇帝奥托一世加冕。这样,罗马主教和罗马教会确立了在整个西派教会中的实际领导地位。同时,罗马主教和教会一直想在东西两派各教会间取得至少是名义上的首席地位。早在445年,利奥一世就呈请西罗马帝国皇帝瓦伦丁尼三世降旨,令各地教会和主教服从罗马主教,但此旨对东派教会并无实效。451年,东派势力占优势的卡尔西顿公会议制定法规,规定君士坦丁堡的地位与罗马相等,利奥一世对此提出抗议。围绕这个问题,东西两派矛盾日益尖锐,5世纪末,罗马主教斐理克斯三世宣布革除君士坦丁堡主教阿卡西乌出教,863年和867年,更出现了罗马主教尼古拉一世和君士坦丁堡主教佛提乌相互革除对方教籍的严重局面。1054年,东西两派正式分裂,东派自称正教,西派自称公教。天主教会及其教皇制,作为独特的单一教会和体制至此正式确立。

    天主教称其教义为"公教教义",是基督亲授,经使徒和公教教会持守、传授、教导,所有公教教徒都必须全部信奉接受的纯正信仰内容。天主教会强调信仰是对"启示真理"表示同意或"认信"。天主教又将启示分为自然启示和特殊启示两种。自然启示是指通过人类自然理性即可认识的真理,如关于天主的存在、天主对宇宙的造化、灵魂不灭等,论证这些教义的理论称为自然神学或哲理神学;特殊启示指超乎人类自然理性、非经天主启示不能获得的真理,有关的教义称为启示教义,包括三位一体、救赎、教会、复活、永生等,并认为这些教义有超理性的奥秘性,故又称超性教义,论证这些教义的理论或学说,称为启示神学或超性神学。天主教认为圣传和圣经组成天主圣言,是启示的宝库,而解释圣传与圣经的权力在教会。凡由教会加以神圣委派,赋予"传授和教诲教义之权"者(如教皇、公会议、主教等),他们的合法教诲皆"无谬误",并对所有教徒具有制约性的权威。

    天主教会在组织体制上十分重视教阶制。天主教的教阶制分为神职教阶和治权教阶两类。神职教阶属"神所立的品级",由主教、司铎、助祭构成。职权教阶是根据教会的治理和统辖权,以及某些特定分工而形成的极次,位居最高者为教皇,下有宗主教、牧首主教、省区大主教、都主教、大主教、教区主教,以及由教皇特委的教廷重要成员枢机主教。

    目前,天主教是基督教的第一大派别,全世界共有天主教徒8.8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8.5%,在各大洲的分布大致为:拉丁美洲约有3.7亿,欧洲约有2.5亿,北美洲和非洲各有约8000余万,亚洲和大洋州各有约7000余万。在国际互联网上,关于天主教的网站也有很多.


方济各会

    方济各会是天主教托钵修会之一,一译法兰西斯派,是拉丁语小兄弟会的意思,因其会士着灰色会服,故又称灰衣修士。1209年意大利阿西西城富家子弟方济各(Franciso Javier 1506-1552)得教皇英诺森三世的批准成立该会,1223年教皇洪诺留三世批准其会规。方济各会提倡过清贫生活,衣麻跣足,托钵行乞,会士间互称"小兄弟"。他们效忠教皇,反对异端,中世纪时曾为替教皇出售赎罪券而到处游方。

    方济各会重视学术研究和文化教育事业。初创时,会内不置产业,靠乞食为生,后会规松弛,在城市内建立住院,积聚大量钱财,内部为此意见不一,引起纷争,从而分裂为守规派、住院派、嘉布遣派三各支派。后守规派进行改革,自称方济各派,16世纪时通过传教向外发展。方济各的同乡女子克拉拉创建的女修会,倡导隐修,称方济各第二会,又称克拉拉会,后也分裂成数派,并参加传教活动。还有为在俗教徒设立的第三会,入会者不必出家,只须在修会指导下安贫乐道或解囊布施,过清贫生活。这些对当时社会有较大影响。

 
多明我会 

    天主教托钵修会之一,一译多米尼克派,意为布道兄弟会。因其会士戴黑色风帽,故又被呼为黑衣修士。

    1215年,多明我会由西班牙贵族多明我创立于法国图卢兹,1217年获教皇洪诺留三世批准。多明我会以布道为宗旨,着重劝化异教徒和排斥异端。其会规接近奥斯定会和方济各会,也设女修会和世俗教徒"第三会",主要在城市的中上阶层传教。在灵修方面,该会称多明我曾得有圣母玛利亚亲授之《玫瑰经》,并加以推广,今已成为全世界天主教徒最普遍传诵之经文。该会还兴办大学,奖励学术研究。多明我会建会不久就参与对阿尔比派的攻击,并受教皇委托,主持异端裁判所,职掌教会法庭及教徒诉讼事宜。至今罗马教廷的信理部及教会最高法庭仍由其会士掌握着。

 
本笃会

    本笃会是天主教隐修会之一,一译本尼狄克派,529年由贵族出身的意大利人本笃所创。他手订会规,规定会士不可婚娶,不可有私财,一切服从长上,称此为"发三愿"。本笃会会士每日必须按时进经堂诵经,咏唱"大日课",余暇时从事各种劳动。会规要求祈祷不忘工作,视游手好闲为罪恶。后来该会规成为天主教修会制度的范本。

    529年,本笃会在意大利中部卡西诺山的罗马神庙旧址建造第一座修院,至今仍为西欧著名修院。会士们除完成日常的灵修活动外,还誊抄古籍及从事宗教艺术与教育事业,对保存欧洲古代文化遗产有一定作用。该会传统尤重教会音乐,特别擅长咏唱相传为格列高利一世创作的格列高利颂调,今法国、比利时和意大利等国的本笃会修院仍保持这一传统。当时入会者除平民外,也有贵族,会士中出现过不少圣徒和学者。

    9世纪后,许多修院会规松弛。10世纪时,法国克吕尼修院首先发起改革运动,称"重修本笃会"。11世纪初在法国第戎附近的西多旷野又有西多会产生,在法国夏特勒山圣徒勃罗诺创办有加都西会。15-16世纪时,因会士到殖民地传教,该会的隐修性质逐渐消失。


奥斯定会

    奥斯定会是天主教脱钵修会之一,一译奥古斯丁派,原指遵从奥古斯丁(Augustine 354-430)所创守则的天主教隐修士。

    奥古斯丁所创守则内容主要为按福音书所说抛弃家庭、财产而追随基督,在教会内集体过清贫生活,脱离世俗事务,除日常祈祷外,要从事济贫、传教等活动。这一守则最初在非洲教会中实行,奥古斯丁死后,传入意大利和法国,继由圣特巴斯克传入爱尔兰和英国,又在西班牙和德国得到发展。遵守这一守则的教徒各地自成组织,皆称奥斯定会。1256年,教皇亚历山大四世对各地奥斯定会加以联合统一,并于同年发布《教会许可》通谕,准其为正式修会,与加尔默罗会、方济各会、多明我会合称天主教四大托钵修会。12世纪,该会曾传入东欧。13世纪中叶,有会士3万余,修院2000余所。14世纪末成立女修会,1401年获教皇卜尼法斯四世批准。16世纪,奥斯定会进行整顿和改组,1588年,在西班牙出现了重整奥斯定会。18世纪末,奥斯定会在法国被取缔,1836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也遭抵制,以后又逐步恢复。到1925年,全世界有其会、院500多所,总部常设罗马。

    明万历三年(1575年),西班牙奥斯定会士多次由非律宾进入中国福建,未得驻留。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始在广州成立传教据点,以后曾在湖南的常德、澧州和岳州设立教区。1930年西班牙重整奥斯定会来华传教,曾在河南归德设立教区。


克吕尼修会 

    天主教隐修会之一,本笃会一分支,又称"重整本笃会"。该修会是910-919年间由伯尔诺创于法国中部的勃艮第省的克吕尼修院。伯尔诺主张整顿修院纪律,严守本笃所订会规,得到很多隐修院的响应。11-12世纪改革修院之风遍及西部教会,世称克吕尼改革运动。后该运动的领导者希尔得布兰德成为教皇,即格列高利七世,正式将天主教神职人员的独身制定为教规,并鼓吹教权至上,公开干预政治,与世俗君主争夺权力。12世纪初,该修会在欧洲有300多所修院,修士万余名。

 
科普特教会

    科普特教会是基督教东派教会之一,属一性论派。

    科普特一词是7世纪中叶阿拉伯人占领埃及时对埃及居民的称呼,后专指信奉科普特礼仪的基督教信仰者。431年以弗所会议后,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区的修道士优提克斯提出基督只有神性,其人性已经融合于神性之中的一性论主张,他所代表的基督论思想在埃及等地受到普遍拥护。这些地区的一性论派反对卡尔西顿信经以及正统教会关于基督一位二性的教义,逐渐和东方正统教会脱离,形成独立的一性论派教会。

 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埃及地区的科普特教会已形成具有民族特点的科普特礼仪,崇拜仪式中,大都采用古代科普特文(现在有些地区也使用阿拉伯文)。在埃及,科普特教会至今仍是基督教各派中最大的教会,宗主教座堂设在亚历山大里亚。属科普特教会的自治教会是埃塞俄比亚教会,它尊崇亚历山大里亚宗主教的首席地位,首脑为阿克苏姆都主教,其人选在埃及血统的隐修士中选出,经亚历山大里亚宗主教祝圣,教会中称为阿布拿(阿拉伯文Abuna,意为"我们的父"),阿布拿在一些埃塞俄比亚血统的都主教协助下管理教会。埃塞俄比亚教会的礼仪基本和埃及科普特教会相同,但更讲究守斋,在帝国期间曾为国教会。


基督教科学派

    基督教科学派是美国人艾娣所创教派。该派认为物质是虚幻的,疾病只能靠调整精神来治疗,并称此为基督教的科学。

    艾娣本是催眠疗法医生昆毕的病人和学生。1862年,她宣称她由圣经启示而发现了基督治病的原理,并从自己的康复和其他病例中得到了证实。以后她开始为人治病,招收学生,组织基督教科学派。1875年,她发表《科学与健康》,述说精神疗法及其原理。1879年,她与学生在波士顿创建该派的母会,后又创办麻省形而上学学院,培养本派医师和教师。学院的毕业生到各地建立诊所和教会,使该派传播到世界各地。后来,一些教师试图对艾娣的观点进行修正,甚至分裂基督教科学派,与艾娣对抗。1889年后,艾娣关闭学院,解散原有团体,进行内部改革,巩固自己的控制权。她以读经师取代各分会的牧师,制订《母会手册》,要求各分会遵守。晚年时,她交权给"五人理事会"。她死后,理事会与基督教科学出版协会发生权力之争,自认为继承人的贝尔夫人和斯蒂岑夫人分庭抗礼,很多主张基督教科学应该发展的医师和教师被逐出母会,但仍在进行精神疗法活动。1883年,基督教科学出版协会出版了《基督教科学报》月刊,1908年开始发行《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基督教科学派提出关于物质、苦难和罪均属虚幻的说法,而不同意《圣经》关于创世、堕落和救赎的教义。他们认为,上帝是无限的神圣原则,是思想、灵魂、精神、生命、力量、真理、善和爱。作为凡人的基督不是神,作为精神原则的基督才是神。"真正的"人反映上帝的本质,是精神性的。除了精神,一切都是不真实的。物质的肉体与必死的想法是虚幻的,疾病与痛苦来自虚假意识。要恢复健康,就要消除幻觉,矫正错误的思想,并认为这种"基督的科学"就是耶稣赖以治病的圣灵。基督教科学派认为精神疗法可由病人采用,也可由医师采用,主要诉诸于祈祷,依靠把"绝对真实的存在"跟"必死的人"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认清物质、罪恶、病痛、死亡都属虚幻,这样人就得到救赎。罪恶看起来很有力量,但这只是因为人们相信它真的很有力量。该派还认为,要获得健康、财富和成功,就要对世界采取乐观、开朗和积极的态度。基督教科学派的团体活动不多,但允许其成员自由参加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该派主张禁烟禁酒,但不反对娱乐,也不反对牙医、眼医和注射疫苗。

 基督教科学派礼仪简朴严格,由读经师主持。周日阅读《圣经》及《科学与健康》,唱诗,平日汇报治疗情况。他们不纪念圣诞节和复活节,也无洗礼及其它圣事。基督教科学派在母会下设立分会,分会礼多有读经班和主日学校。16人以上的团体,只要包含4名母会成员,一名医师,就可以成立分会。母会成员从教师受业,并放弃原有职业后,可被批准为医师。医师从医3年以上后,再经过对理事会安排的课程的学习,就可成为教师。分会领导人多由教师指定。理事会理事终身任职,可指定继承人,但亦可撤换。基督教科学派的成员多为中上层中产阶级妇女,以人口稠密地区为活动中心。该派在美国约有2000多个分会和团体,在美国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区有分会近1000个,多数在英国和德国。基督教科学派的总部设在波士顿。


一位论派 

    一位论派是否认基督神性和三位一体教义,强调上帝位格单一的新教派别。

    早在2-3世纪,反三一论思想就已存在,如灵力神格唯一论、阿里乌派、基督嗣子说等,他们都主张上帝只有一位,耶稣不具有完全的神性,不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宗教改革期间,一些宗教改革家强调圣经和理性是信仰的唯一根据,重倡上帝一位论。他们遭到了天主教会的反对,路德、加尔文、茨温利等宗教改革家也不同意这种观点。当时主要的一位论派神学家有西班牙的塞尔维特、波兰的索西尼、英国的比德勒和林西、法国的蒲力斯特里等。林西于1773年脱离英国圣公会,在伦敦创立一位论派教堂,并修改圣公会的《公祷书》。蒲力斯特里则于1794年移居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建立教会。

    一位论派作为有组织的运动首先于16-17世纪出现于匈牙利和波兰,其后才传到英、美等国。1813年,英国一位论派得到国会承认,1825年成立了英国与国外一位论者协会。19世纪英国有影响的一位论派牧师马提诺主张宗教真理不能违背人的理性,信基督教不一定要相信福音书中的神迹奇事。为了调和宗教与科学的矛盾,他把上帝哲理化,说上帝是神圣的理性。19世纪上半叶和20世纪初,英国的一位论派有较大的发展。该派注重教育和慈善事业,强调理性和个人主义,不热衷于传教,人数不多。

    美国的一位论思想在17世纪即已出现于公理会中。18世纪,在弗理曼的倡导下兴起了反对卫斯理兄弟的奋兴运动,该派思想又有了发展。1785年,波士顿英王礼拜堂的会众将圣公会《公祷书》中有关于三位一体教义的部分尽行删除,这无异于将新英格兰最古老的圣公会礼拜堂变成了新大陆第一座一论派教堂。美国最有影响的一位一论派牧师是禅宁,他强调上帝有人的形象,有崇高的地位,反对加尔文派关于人的堕落、基督的赎罪等教义。不过他仍承认耶稣基督的先在及其神迹。1825年,美国的一位论派成立自己的传教机构和出版机构-美国一位论者协会。

    随着科学的日益进步,一位论派中调和科学与宗教的自由主义思想也逐渐发展:如否认福音书中的神迹奇事,从伦理角度来肯定基督教,认为其他宗教也包含有可以接受的真理等。1900年,由美国的一位论派发起,在荷兰成立了自由主义基督教与宗教自由国际协会。近代一位论派的共同特点是倾向于理性,不接受信经规定的教义,谋求建立没有统一信纲的、思想自由的宗教团体。一位论派教会的组织形式仍沿用公理制,但信徒不一定属于某一固定的一位论派教会。1961年,美国的一位论派与普救派合并,成立美国一位论-普救派协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