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乐山民族 > 民族团结
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七要”工作法管好用活民族类资金
发布日期: 2025-01-03 08:29 来源: 马边彝族自治县民宗局 浏览量统计:
打印 分享到 :

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切实发挥好民族类资金改善民生、促进增收、凝聚人心的作用,以团结促稳定、以稳定促发展、以发展促进步,让各民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质增效,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项目谋划要“实”。坚持系统观念、全局视野,秉持“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理念,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各族群众发展现状和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强化项目科学性、合规性、可行性、精准性与资金匹配等方面的审查把关和论证。坚持“自下而上”申报和“自上而下”审核相结合,县乡协同、政企联动,多维度共同谋深、谋细、谋实项目,切实提升项目谋划水平。

二是项目储备要“多”。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将项目储备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抢抓各类战略机遇,紧密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县域发展实际和民生需求,聚焦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将更多符合要求的优质项目列入项目库,精心储备一批高质量、高效益的项目,确保项目储备的数量和质量双提升。截至目前,库内一共储备8个民族类资金项目,资金量达3000万元,做实项目基本盘。

三是政策研究要“透”。申报项目,吃透政策是关键一环,马边县强化机遇意识,分系统组织专班深入研究民族类资金政策,精准解读政策文件,明确政策导向和支持方向,聚焦需求需要、政策领域、支持内容谋划储备项目,切实提高项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想尽办法把优质的储备项目向国家政策靠拢。

四是争取项目要“准”。民族类资金政策性和程序性强,需要密切关注上级政策动态,针对性补齐自身短板,建立健全信息收集、整理、分析、报告机制,广泛获取信息,精准把握政策要求,找准切入点,避免盲目申报,做到吃得透、抠得细、抓得准,确保上级资金政策下达时有项目“接得住”,资金下达后“用得好”,项目绩效评价时“得高分”。

五是准备工作要“足”。启动项目申报程序,就需要同步启动前期工作,抓紧编制项目可研报告,重视评估论证,优化项目内容,及时梳理各类项目前期工作资料清单,不断提高项目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同时,建立完善考核奖惩、经费保障等工作机制,以制度来激励和保障前期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为项目开工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推动项目前期进入“快车道”。

六是开工建设要“快”。项目落地后,就要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以见效为王,紧抓不放,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为了项目干,强化部门联动、各方协同、提速建设,及早形成实物工作量,以项目开工率、投产达产率为目标,以实绩论英雄,以结果为导向,形成良性循环。马边县委、县政府适时对各个项目的建设进度进行跟踪督促,推动项目及早建成投产,及早发挥效益。

七是过程监管要“严”。针对重争取、轻管理的现象,严格按照资金管理办法和“权责对等”的原则,加大对各类项目实施、资金拨付等过程的监督跟踪和指导力度,强化绩效考评运用,督促发改、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合监管项目资金,防止开工项目出现归垫资金、以拨代支、虚列支出、超进度拨款等问题发生,确保资金安全。同时,严格规范项目实施各项程序,坚持乡镇申报、民宗部门审核、县政府审定的程序,坚决杜绝程序倒置行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乐山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